这里是对每月各事项进度所做的一个回顾,记录在阅读、生活等方面的思考和收获。这是写给自己的,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顾,这些时光如同雁过留痕,能看到些许印记。
to-do-list 进度表
一段全新的生活方式在六月份仍然延续。
生命状态在起起伏伏,生命能量也在随之震荡。
《三体》里提到,对于人类来说,漫长而平静的演化生命演化,只是一种偶然的幸运。有时候我在想,对于生活来说,长期得以处在一个舒适安然的状态下,是不是也只是一种幸运,是自己给自己建造的一处桃花源。
虽然说这并无不妥,可却经历不起社会的波折,任何一次时代的动荡或者是人际的变迁,就很容易对人的生活产生重创。尽管社会剧变或者亲人离开等等情况并不常见,但这些都一定会发生。
人很容易在这些沉思中变得消沉起来,人心的希望是尤为宝贵的光芒。
而无论如何,都必须过好每个当下,不去自我放纵,尽量去掌控自己的生命能量。
人生可以困顿不前,但不可迷失方向。
应该说过得很充实,一眨眼发现半年就过完了,虽然知道这些计划的项目都需要完善修正,不再适合自己当下的生活,但督促和激励的作用仍在,就暂且延续之。
书籍阅读
这本书前段时间频繁出现在微信读书的推荐中,看到有人说还不错,那就看看呗。
这本书好的一点,作者本身是有深厚的底蕴和洞见的,也富有文化素养,至少可以看出来,不是代笔也没有过多编辑修饰的痕迹。
然而,作者太喜欢“三”这个数字,以三为取舍整体结构也有一些刻意的拼凑,不过倒并不妨碍观点的表达。
我在豆瓣评语中写到:「一本经历过不同企业的高管回忆录,宁总不仅有很深的认知水平,还有情有义。人都是如此,回望毕生,能着墨至此,已是不虚此行。」
不管你觉得自己有多大能耐,你基本上逃不出你是你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产物。
你的所谓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特点不过是那个年代的印记。
——《三生万物》
在每个章节的最后,作者都有一段小文,反而是书中最有意境的话语。
你在哪里生活过,你就带上了那里的味道。
如果你生活过几个地方,你身上就有了混合的味道。
——《三生万物》
所以说人是由其经历和关系构成的,生活的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人。
飞机上邻座有个老外,我凑过去和他说句话表示友好,他看出来我的惊奇和惶惶不安,问我是不是第一次出国,我说是的,我告诉他,感觉到中国和外国差别很大。这老外回了句话,让我到今天还记得很清楚:“Everything takes time.”(“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。”)我当时英文一般,但这句话听得很明白。
——《三生万物》
太对了。任何事物的变迁,都需要时间。做投资和做人,都需要耐心地等待时间,发生作用。
人的心境有时要大,大可以去尝试从未有过的事业;但有时要小,把自己看得小,可以脚踏实地,不好高骛远。这两个应该是同时存在的。公司里的战略实际上也是这样的平衡,大和小本来就是相对的。
——《三生万物》
只有在基层一线和高层都待得足够久,才能深刻理解举重若轻。
难以想象,这本书前后看了一千多天。🤣
之前美团在到店生活服务领域面临抖音的竞争,如今在外卖闪购领域面临京东的竞争,之前理解美团还是停留在了远处,看了看浅显的表面文章,没有充分认识到美团这个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之强。
虽然深知美团做的是辛苦活,还需要面临很多平台和道德的风险,一旦做大了必然口诛笔伐很不容易。但别人要取代美团,必然也要承受美团承受的这一切,但不是所有的团队和员工都受得了的。
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。
而这本书,更是站在十年前,去理解和看待美团和其创始人,最初的样子,他们所经历的,是如何把他们塑造成今天的样子。
我在豆瓣评语中写到:「10 年后再来读这本书,一切得到验证的感觉真是太好了。美团是在不断的竞争中历练出来的,之所以执行力那么强,回头看真的可以发现很多原因。」
我学到,人非常重要的状态是既非常自信又非常谦逊。
创业的方向,你得找到一个有规模的市场,但是还不成熟的一个市场,有你的腾飞空间,你去搞别人已经搞得很好的东西,是何苦呢?
整个节奏如何把握,何时选择做怎么样的东西,这也是重要的。特别是在市场比较盲目、比较浮躁的状态下,你得做正确的判断。这实际上是整个团购史的一个缩影。创业过程中不能太冒进,但也不能太保守,这是一个平衡的艺术。你太激进了,可能导致弓弦崩断,太保守呢,可能机会就错失了。
还是要回到CEO要干的事情,管方向、管人、管钱。CEO必须清晰地明白公司的愿景和中心战略,充分传达给相关方面,这是方向的事;人的话,就是要能够招人、留人、培养人。钱的话,可能不需要直接去管,但要确保公司有足够的资金,不会因为资金的匮乏而无法推进某些计划。
我觉得创业绝大部分人会失败,要做最坏的打算。不过,你创业不创业,不取决于这件事会不会失败,而是在于你对这个过程是否感兴趣,是否足够相信你的目标。就算失败了,如果你觉得这个旅程是值得的,你的努力是值得的,那你就干吧。
——《九败一胜》
经过了二十年,王兴早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。在众多互联网大公司里,王兴是少有的创始人仍在管理公司具体业务的例子。他还是他,他也早已不再是他。
思考笔记
「人们对“0”的忽视,还造成很多错误激励。人类倾向于只为“看得见的成就”奖励功劳,却忽视了那些“使坏事没有发生”的努力。预防成功,不被看见;拯救危机,却广受赞誉。假如消防员A十年如一日,苦心巡查,改进线路布局,教育居民安全用火,结果一个火灾也没发生。他的努力可能被忽略,甚至可能被裁员(“你这区都没出警,太清闲了”)。消防员B不重视预防,但一次火灾冲入火场,救出两人,就会登上新闻,被表扬、授奖,成为“英雄”。但我们往往忘了,A其实拯救了更多人——他阻止了火灾的发生。
《孙子兵法》有句话是:“善战者之胜也,无智名,无勇功。” 其实投资中也一样,善战者无赫赫之功,真正的成功投资者并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的故事。媒体很喜欢报道戏剧性的故事和跌宕起伏的人生,因为这符合人性,但真正的高手往往平平淡淡甚至喜欢默默无闻。」
——公众号 静逸投资
又想起了扁鹊三兄弟的故事。
投资必须强制自己去克制,去忽略精彩纷呈,去甘于平淡,我想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对投资之外的事物易于满足,而不是需要通过投资本身获得价值感。
「人生也如远行,那人生远行的准备是什么?
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,可能是学习专业知识,可能是积攒行业经验,可能是储备启动资金,可能是经营一个互信的人际网络。
而在我看来,有四个远行准备很重要,却经常被我们忽略掉。
一是,锻炼一个健康的身体;
二是,经营一个温馨的家庭。
这是我们人生行稳致远的基础保证,也是人生中“重要但不紧急”的事,于是它们经常被我们轻忽——被拖延、被让位、被“以后再说”。
还有两件事情也挺重要,且随着时间推移会越发重要。
三是,学习学习的方法;
四是,思考思考的方式。
我想,对一个年轻人而言,最宝贵的不是车、房、股、钱,而是自己的大脑,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性。
不妨把你投资股票的热情,拿来投资自己的大脑——学习如何学习,思考如何思考。」
——公众号 CxEirc 的读书与投资笔记
一个好的身心状态,一个好的自我元结构,是做事情的基础。前者常常被低估,后者常常被忽视。
在《激流》第二季里,群核科技创始人黄晓煌面对采访时说,当初被投资人拒绝时,心态要好,作为创业者,如果内心这么容易绝望的话,那么创业的第一天就绝望了,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相信就行了。合伙人相视而笑,继续前行。
其实这里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代入想象一下,确实不容易,内心也需要力量。一方面,不是孤军奋战,伙伴之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扶持。
对于很多事来说,也是如此,因为相信,所以选择。但做取舍的时候,更多的是自己一个人在决策,一个人要想清楚,一个人承担压力,也需要坚定的信仰,更需要豁达的心态,面对怀疑,相视一笑,继续前行。
美食烹饪
人生需要很多推动力,小伙伴们的推动让我的厨艺得以精进,可以尝试更多的菜式,也可以坦然翻更多的车。
浮光掠影
又走过一些地方,经过一些日常,随手拍之。